智库报告群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智库报告群
目录:

目录:Ⅰ 总报告

第一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2020课题组

一 引言

二 GIHI构建:概念模型、指标体系和评估对象

三 GIHI 2020的评价结果与分析

四 总结与展望

Ⅱ 指标篇

第二章 创新评估的理论依据与测度模型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2020课题组

一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变与述评

二 区域创新和集群创新理论演变与述评

三 区域创新的主要测度模型

四 既有创新评估理论与测度模型的不足与优化

第三章 典型创新指数的简要比较与评述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研究2020课题组

一 国家层面创新指数简述

二 区域层面创新指数简述

三 竞争力指数简述

四 现有指数比较分析

第四章 测度城市科学研究水平 李鑫

一 科学中心的内涵与功能

二 科学中心的测度

三 总结与展望

第五章 测度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:共识与分歧 孙君

一 数字经济的定义

二 数字经济相关指数述评

三 数字时代的数字治理

四 数字经济测度中的共识、分歧与展望

第六章 创新生态的测度模型与指标设计 李鑫 孙君

一 创新生态的内涵与功能

二 创新生态的测度

三 总结与展望

Ⅲ 专题篇

第七章 中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与城市定位 汪佳慧

一 新时期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战略

二 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城市定位

三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地方政策

四 总结与展望

第八章 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位势与战略分析 李芳 汪佳慧

一 引言

二 科学中心位势研判

三 创新高地位势研判

四 创新生态位势研判

五 政策启示

六 总结与展望

第九章 基于技术挖掘的全球人工智能城市(都市圈)创新能力探究 姜李丹 黄颖 邹芳

一 引言

二 相关测度指标

三 人工智能专利数据检索与处理

四 人工智能城市(都市圈)的技术创新

五 结论与展望

第十章 探索全新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与提升路径 孙晓鹏

一 引言

二 影响力评价的主要方式与路径

三 提升影响力的方向

四 讨论与建议

第十一章 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: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集体行动及社会影响评估 陈玲 孙君 李鑫

一 引言

二 OA行动的发展历程和效果评价

三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OA行动

四 新冠肺炎疫情下OA行动的社会影响

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

Ⅳ 城市篇

1.旧金山-圣何塞(San Francisco-San Jose)

2.纽约(New York)

3.波士顿-坎布里奇-牛顿(Boston-Cambridge-Newton)

4.东京(Tokyo MA)

5.北京(Beijing)

6.伦敦(London MA)

7.西雅图-塔科马-贝尔维尤(Seattle-Tacoma-Bellevue)

8.洛杉矶-长滩-阿纳海姆(Los Angeles-Long Beach-Anaheim)

9.巴尔的摩-华盛顿(Baltimore-Washington D.C.)

10.教堂山-达勒姆-洛丽(Chapel Hill-Durham-Raleigh)

11.巴黎(Paris MA)

12.阿姆斯特丹(Amsterdam MA)

13.芝加哥-内珀维尔-埃尔金(Chicago-Naperville-Elgin)

14.新加坡(Singapore)

15.哥本哈根(Copenhagen)

16.首尔(Seoul MA)

17.上海(Shanghai)

18.费城(Philadelphia MA)

19.慕尼黑( nich)

20.斯德哥尔摩(Stockholm)

21.多伦多(Toronto MA)

22.香港(HongKong)

23.特拉维夫(Tel Aviv)

24.柏林(Berlin MA)

25.深圳(Shenzhen)

26.悉尼(Sydney)

27.赫尔辛基(Helsinki)

28.京都-大阪-神户(Kyoto-Osaka-Kobe)

29.里昂-格勒诺布尔(Lyon-Grenoble)

30.班加罗尔(Bengaluru)

附录一 GIHI指标界定与数据来源

附录二 城市定义与样本筛选

附录三 30个评估对象的城市(都市圈)范围

附录四 数据标准化与计算方法

Abstract

Contents


附件: